今天早晨9:00,當小米集團(1810.HK)CEO雷軍在港交所敲響銅鑼後,意味著這家成立8年的“互聯網公司”終於向資本市場打開了大門。雖然雷軍本人早在2015年12月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說過“小米5年內沒有IPO計劃”,但是當港股以及CDR的春風吹來時,小米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上市。

在小米路演時,雷軍一直強調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在小米的財報上卻顯示小米的手機收入占比約70%,IoT與生活消費品約占20%,也就是說,這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硬件收入占了總收入的90%!這也許使得小米更像是一家售賣商品的硬件公司:電視機、掃地機器人、空氣淨化器、台燈、路由器……要是深入查詢還會發現小米生態鏈中連冰箱空調洗衣機都已經開始售賣,更是有網友整理出若是家中全套采用小米的產品僅需3.6萬!看來“小米百貨”還真是形容貼切。

小米從MIUI係統發跡,經曆手機這“一塊屏幕”後,現在已經全麵鋪開“三塊屏幕”:手機、電腦、電視。其中電視機作為小米搶占客廳戰略的重中之重,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在5月底的小米8周年發布會上,小米電視發布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款電視,小米電視4 75英寸,同時雷軍宣布小米電視在4月份的線上線下總出貨量位居全國第一。而在剛剛過去的“618全民年中購物節”上,小米電視更是斬獲京東、天貓電視品類銷量、銷售額第一。可以說,就電視機這一品類,小米做的還是十分有競爭力的。

不過在上市之後,小米這份競爭力究竟還能保持多久,縱使雷軍承諾:“小米硬件業務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看似討好了消費者,但是從今日上市情況看,似乎並沒有討好資本市場——估值從早先的1000億美元近乎腰斬至今日的550億不到,股價也破發以16.6港元/股發行,再加上之前的抽飛,獨角獸的光環似乎並沒有為小米帶來更多資金。

也許是資本市場近年趨於理性,也許是大受外部環境影響所致,總之,小米又一次飛上了風口。作為消費者的你,曾在小米上花費過多少呢?一起來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责任编辑:遊戲)